以“民生清單”兌現“幸福承諾”
“路燈亮起來,減速帶裝起來,晚上去大堤散步安心多了。”“路面翻新后不積水了,雨天出門再也不用踩‘水塘’。”近日,園林街道袁橋社區的居民茶余飯后,總愛聊起社區新辦的“暖心事”。今年以來,袁橋社區堅持“民需”導向,聚焦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以“清單化+閉環式”機制推進民生實事,讓服務更有溫度、更貼民心。
亮“平安燈”設“減速帶”
織密安全防護網
東荊大堤變身“城市后花園”后,居民區與農田間的交匯道路成為熱門休閑路線。與此同時,車輛行人增多、車速加快,交匯處無照明設施、道路昏暗的問題日益凸顯,尤其是夜間散步、務農的居民常需“摸黑前行”。
“群眾的需求就是行動的方向,不僅要解決這一處‘黑點’,更要全面排查社區安全隱患。”袁橋社區黨委迅速響應,組織網格員對轄區12條主要道路、28個路口開展“拉網式”排查,梳理出30余處照明盲區、25處需增設減速帶的關鍵點位,主動對接市能源局爭取政策支持,聯合專業施工團隊制定“一地一策”改造方案。
經過兩個月施工,社區在居民區與東荊大堤交匯處、背街小巷及主干道路口,安裝了30盞太陽能路燈、25處減速帶,實現“主干道有燈、關鍵點有減速帶”的全域覆蓋。“現在出門散步、干農活,路燈照得亮堂堂的,心里踏實多了。”居民趙平珍豎起大拇指,路燈不僅照亮了回家路,更點亮了居民對社區治理的認同。
鋪“順心路”除“積水患”
暢通出行“幸福徑”
“4組的背街小巷一下雨就成‘小池塘’,雖然不是主干道,但附近幾十戶居民每天都要走這里。”走訪時,居民李愛姣的“煩心事”被社區工作人員記在了“民生臺賬”上。
“群眾事無小事,群眾的需求就是大事。”社區立即將該路段納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清單,通過“社區搭橋、企業助力”模式,聯系轄區企業出資支持,對路面進行整體翻新:拆除破損水泥層、重新澆筑平整路面、增設排水槽和收集井。如今,曾經的“積水路”變身“順心路”,居民雨天出門再也不用繞道。
破“點上困”解“類中難”
拓展民生服務“廣度”
從安裝路燈到翻新道路,袁橋社區的民生實踐始終貫穿著“舉一反三、標本兼治”的理念。“不能‘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’,要從‘辦一件事’延伸到‘解一類題’。”該社區黨委書記龔紅艷說道。
為此,社區建立了基礎設施“巡查-反饋-處置”閉環機制:網格員、志愿者每月對轄區道路、排水設施、路燈等進行常態化巡查,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通過“智慧社區”平臺實時上報;設立“居民議事會”“網格微信群”等民意收集渠道,建立民生訴求臺賬,實行“銷號管理”。今年以來,已累計解決道路坑洼、路燈缺失、排水不暢等問題47件,群眾滿意度達98%。
一盞盞路燈、一條條“順心路”,串聯起了社區與居民的深厚情感。從“解決一個問題”到“治理一類現象”,袁橋社區正以“民生溫度”標注“幸福刻度”——當群眾的“關鍵小事”成為社區的“頭等大事”,當“煩心事”變成“暖心事”,基層治理的溫暖畫卷也在這一樁樁實事中徐徐展開。“為民服務”從來不是口號,而是看得見的改變、摸得著的幸福,更是居民“點贊”聲里的真誠認可。

織密安全防護網
東荊大堤變身“城市后花園”后,居民區與農田間的交匯道路成為熱門休閑路線。與此同時,車輛行人增多、車速加快,交匯處無照明設施、道路昏暗的問題日益凸顯,尤其是夜間散步、務農的居民常需“摸黑前行”。
“群眾的需求就是行動的方向,不僅要解決這一處‘黑點’,更要全面排查社區安全隱患。”袁橋社區黨委迅速響應,組織網格員對轄區12條主要道路、28個路口開展“拉網式”排查,梳理出30余處照明盲區、25處需增設減速帶的關鍵點位,主動對接市能源局爭取政策支持,聯合專業施工團隊制定“一地一策”改造方案。
經過兩個月施工,社區在居民區與東荊大堤交匯處、背街小巷及主干道路口,安裝了30盞太陽能路燈、25處減速帶,實現“主干道有燈、關鍵點有減速帶”的全域覆蓋。“現在出門散步、干農活,路燈照得亮堂堂的,心里踏實多了。”居民趙平珍豎起大拇指,路燈不僅照亮了回家路,更點亮了居民對社區治理的認同。
鋪“順心路”除“積水患”
暢通出行“幸福徑”
“4組的背街小巷一下雨就成‘小池塘’,雖然不是主干道,但附近幾十戶居民每天都要走這里。”走訪時,居民李愛姣的“煩心事”被社區工作人員記在了“民生臺賬”上。
“群眾事無小事,群眾的需求就是大事。”社區立即將該路段納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清單,通過“社區搭橋、企業助力”模式,聯系轄區企業出資支持,對路面進行整體翻新:拆除破損水泥層、重新澆筑平整路面、增設排水槽和收集井。如今,曾經的“積水路”變身“順心路”,居民雨天出門再也不用繞道。
破“點上困”解“類中難”
拓展民生服務“廣度”
從安裝路燈到翻新道路,袁橋社區的民生實踐始終貫穿著“舉一反三、標本兼治”的理念。“不能‘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’,要從‘辦一件事’延伸到‘解一類題’。”該社區黨委書記龔紅艷說道。
為此,社區建立了基礎設施“巡查-反饋-處置”閉環機制:網格員、志愿者每月對轄區道路、排水設施、路燈等進行常態化巡查,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通過“智慧社區”平臺實時上報;設立“居民議事會”“網格微信群”等民意收集渠道,建立民生訴求臺賬,實行“銷號管理”。今年以來,已累計解決道路坑洼、路燈缺失、排水不暢等問題47件,群眾滿意度達98%。
一盞盞路燈、一條條“順心路”,串聯起了社區與居民的深厚情感。從“解決一個問題”到“治理一類現象”,袁橋社區正以“民生溫度”標注“幸福刻度”——當群眾的“關鍵小事”成為社區的“頭等大事”,當“煩心事”變成“暖心事”,基層治理的溫暖畫卷也在這一樁樁實事中徐徐展開。“為民服務”從來不是口號,而是看得見的改變、摸得著的幸福,更是居民“點贊”聲里的真誠認可。
2025-06-16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